由此,许多较为公允的批评家更强调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互补,如弗里丹(Betty Friedan)在《第二阶段》里把所谓“贝塔思考和行动风格”(beta styles of thinkingand acting)描述为文化上的女性气质,这种风格强调“流动性、灵活性和人际关系的敏感性”;
而所谓“阿尔法的思想和行动风格”(alpha styles ofthinking and acting)被描述为文化上的男性气质,侧重于“以工具、技术的理性为基础的等级制的、独断专行的、严格而任务明确的领导行为”。
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弗里丹建议女人像男人一样,而在《第二阶段》中则要求女人成为女人。 她也鼓励男人和女人朝着雌雄同体的未来而努力,使得所有人都在他们的精神和行为里融合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性格特点。 在《生命之泉喷涌》中弗里丹极力主张上了年纪的阿尔法男人发展他们被动的、抚育的或者沉思默想的女性气质,而上了年纪的贝塔女人去发展她们勇敢的、有决断的、指挥调度的或者是冒险的男性气质。 米利特(Kate Millett)在《性政治》一书中指出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夸大了男女之间生物学的差异,明确规定了男人永远担任统治的或男性气质的角色,而女人永远担任从属的或女性气质的角色。
米利特渴望一种文化整合,能够把分离的男性气质的亚文化和女性气质的亚文化结合为一体。
但同时认为这种整合必须谨慎进行,要对所有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作出彻底评估。
舒拉米斯·费尔斯通(Shulamith Firestone)在《性的辩证法》(Dialectic of Sex)中坚持认为只有当不再维持男性的和女性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严格划分的时候,文化才可能在科学与艺术的鸿沟上架起桥梁。 在这种文化里相互抵消,一物和另一相反事物的爆发,以女性气质的男人为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