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回复: 0

合肥,名副其实的“最牛风投城市”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1-30 05: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合肥市财政收入仅300亿元,而京东方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1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合肥政府托底;
2019年底,造车新势力蔚来经历资金链危机,股价不到2美元。2020年4月,合肥市注资70亿元人民币抄底,持有蔚来中国24.1%的股份,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合肥,随后蔚来股价暴涨,最高超过60美元左右;
投资维信诺,深化芯屏技术,与合肥国资之前投资的京东方相比不同的是,京东方全面布局LCD、OLED等技术路线,维信诺则专攻OLED产线。

近两年,合肥名声在外,一度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2020年6月私募大佬但斌发微博称,合肥政府才是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如合肥投京东方“赚了100多亿”、投长鑫“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等。



合肥市政府在投资京东方赚了“100亿”后,再次投资面板龙头企业。维信诺3月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西藏知合拟向建曙投资转让公司股份1.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7%;同时前者另与第二大股东昆山经开公司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公司将成为无实际控制人企业。
建曙投资为合肥市蜀山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的下属公司;
2020年12月7日,总投资440亿元的维信诺(合肥)公司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投产,是全球行业最高水平的生产线之一。



近几年,合肥依靠“风投概念”在各大报道中出尽风头,起步于家电产业,而后在家电上下游产业大放异彩,而近几年又陆续涉足战略新型高科产业,如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医药等等,合肥国资“最强风投”的名号被坐实。

一、合肥国资风投的典型案例

合肥之所以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其在京东方、蔚来、长鑫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战绩可所谓经典。

京东方,截至目前,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合肥芯屏产业基金控股63.33%,合肥兴融投资(包河区国资)控股28.33%;与此同时,京东方上市平台(000725.SZ),合肥国资通过合肥建翔投资及合肥建新投资持有5.4%的股份,
蔚来,截至目前,蔚来控股有限公司股权结构中,合肥建恒新能源企业投资基金控股17.2249%,安徽省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安徽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持有2.7560%,安徽金通新能源企业二七基金持股0.689%,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有3.445%(合肥国资参股)。
投资组建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合肥国资100%控股的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控股合肥长鑫99.748%。而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持有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19.718%股份,另安徽国资全资子公司安徽三重一创持有睿力集成电路的14.0845%的股份。
近日有报道表示,合肥长鑫正在启动百亿级融资,可能在200亿元左右;在几个月前合肥长鑫才完成一轮超百亿元的融资;2020年12月份,合肥长鑫存储母公司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完成156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大基金”二期、安徽国资、兆易创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机构和龙头公司。
维信诺,深化芯屏产业投资,2021年3月7日,合肥国资全资子公司建曙投资受让维信诺股份1.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7%。与此同时,合肥国资通过合肥芯屏产业基金、合肥兴融投资及合屏投资控股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81.91%的股份。

二、合肥国资与“风投”角色

1、由家电起步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合肥家电产业便开始萌芽露尖,依靠荣事达、美菱、天鹅等多个本土知名家电品牌,这里成为引领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诞生于天鹅,世界第一台 VCD 诞生于万燕,第一台仿生洗衣机诞生于荣事达,第一台变容式冰箱诞生于美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生地——合肥。



2000年开始,合肥形成“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战略。2005年前后合肥市又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路径。引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海尔、美的、长虹、格力、尊贵等企业纷纷在合肥投资建厂或追加投资建设工业园。



在家电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当时的合肥还只是排在青岛、顺德之后的“第三角色”。2011年,合肥家电产业突破千亿元,家电产业成为合肥第一个千亿产业。在上市场份额上,合肥超越青岛、顺德,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2、产业链延续到“屏”

众多家电产业陆续在合肥落地,而“缺屏少芯”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因为家电产业本身就是与平板显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合肥牵手京东方:2010年9月3日,中国大陆第一块TFT-LCD六代线液晶屏在合肥点亮。当年12月底,中国大陆第一块50英寸全高清等离子显示屏在合肥下线,填补了我国中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制造的空白。
2008年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资金压力巨大的京东方开始接触了一系列资方和地方政府寻求生产基地建设城市,当时包括深圳在内的城市表示有意接洽,但最终合肥市成功牵手京东方。总投资175亿元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合肥,用于建设中国最先进的液晶屏。
175亿元,对于当时的合肥而言是一个大数目,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仅215亿元,税收收入仅90亿元。为了争取京东方项目,合肥市政府甚至给出了项目资本金兜底的承诺,答应帮助企业筹集90亿元的资本金,并协助落实85亿元的银行贷款。(深圳市政府当时表示拿出100亿来支持京东方)



京东方入驻合肥,相继投建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第10.5代TFT-LCD生产线,让合肥成为了全球唯一拥有6代线、8.5代线和10.5代线三条高世代线的城市。
更重要的是京东方给合肥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三利谱、彩虹、康宁、欣奕华、通彩、商巨、乐凯、泰沃达、先导、江丰、拓吉泰等一大帮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在合肥投资建厂。



产业发展进阶到“芯”

我国产业链发展中不仅“少屏”,而且”缺芯”,而且也是一直受制于美国等国家,承担“卡脖子”的风险。目前在全球存储芯片DRAM这个赛道里面,奋力追赶寻求突破的就是:合肥长鑫+兆易创新。

2017年末,合肥出资75%、兆易出资25%,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2019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商Wi-LAN Inc.手中买下全套专利授权,同年9月,合肥长鑫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一举打破由三星主导、海力士、镁光紧随其后的DRAM格局。
2020年5月份,首个纯国产内存条上市,其搭载的就是合肥长鑫DRAM颗粒,实现了国产存储器从0到有的突破。合肥长鑫的突围的背后,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合肥市政府,最大的资金来源就是合肥产投。



如今,合肥长鑫在国内内存芯片的行业地位首屈一指,最近还获得了156亿新一轮融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纷纷下注。合肥长鑫未来一旦上市,合肥无疑将会是最大赢家。

辟新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
合肥最知名的一笔投资,无疑是蔚来,据行业人士分析,仅这一笔投资合肥市政府获利超过1000亿元。

2020年初,蔚来因为现金流短缺正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蔚来四处寻找资金,在北京亦庄、浙江湖州等地方政府接触下没有后续,与北汽、广汽、上汽集团等传统汽车公司的“传闻”也没有下文。最终,是合肥政府出手相助,与蔚来签订了一笔70亿元的股权融资。交易完成后,合肥方面合计持有蔚来中国24.1%的股份,蔚来持有蔚来中国75.9%的股份。



投资蔚来,在当时是一笔极具争议的投资,但谁也没有想到,却成了蔚来命运的转折点。此后蔚来的销量和股价双双暴涨,股价从2020年4月30日的2.63美元一路飙升,一度超越宝马和奔驰,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按蔚来中国约占蔚来的85%股份计算,合肥方面的这笔投资盈利超过1000亿人民币。
紧接着,大众集团在2020年5月宣布以约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获得26.47%的股权并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同时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的股份,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

大众集团频频投资行为与合肥完成了深度捆绑,同时也可视为传统国际品牌真正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2021年1月8日,零跑科技与合肥市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全面、深度的合作。据悉,双方达成合作协议之后,合肥市政府也参与了零跑的B轮融资。
(零跑汽车正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提交IPO文件,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创板实现上市。所以,合肥市此时入局,显然也是一个好时机)



目前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已经相继布局了50多个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上下游120余家企业,总投资规模超500亿元,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以上产业只是合肥市政府投资产业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产业领域正在被逐步涉猎。在液晶面板、储存芯片、新能源汽车之后,合肥又将目光转向了生物医药。

2020年12月底,世界TOP 10医药巨头武田制药与中国的海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作价3.2亿美元,向海森生物出售中国区的心血管和代谢领域产品组合。这次交易的背后依然是合肥政府。
据了解,海森生物是由合肥市肥东县出资和组织资金的“创新型生物医药科技企业”,通过安徽瑞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组建。
合肥国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及范围在全国的城市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合肥三大国资投资平台之一的合肥产投集团投资部副总经理吴海龙说,集团9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产投集团与华登国际、华芯投资等产业资源方共同出资设立基金,累计投入合肥集成电路企业26家。
2020年合肥加入“万亿GDP俱乐部”,合肥市超亿元规模的企业突破了100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2020年合肥共有59家上市公司,市值累计7346.43亿元,其中16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4-9 08:42 , Processed in 0.0800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