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3

好的文学什么样?

[复制链接]

7

主题

13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3-1-18 14: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个写作班学员发了一篇文章给我,写得很好。但她自己对结尾有点不满意。她希望结尾能够和开头呼应,或者和主题呼应,希望我能帮她做一些技术上的处理。因为以前我给她的文章做过这样的处理,她很满意,希望这次还这样。我说,其实不用。一是因为,我也很难想到更好的处理方法。二是因为,如果你硬去找的话,一定是能够找出来更有技巧的办法的,但是,那样反而不好,因为会破坏文章的真诚。我告诉她,你现在写文章可以随便一点了。对别的同学我不这样要求,我要求他们精致一点,但对她,我希望随便一点,放松一点,技巧上的东西已经不需要去费力地追求了。

昨天我在视频里聊了文廷式和黄遵宪的诗。就有人给我留言说:黄遵宪写的那也叫诗?他不知道黄遵宪是他的时代首屈一指的大诗人,是诗坛的领袖。钱锺书《围城》里说,当时“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眼里只有这一对苏黄”,这个黄公度就是黄遵宪,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力。

黄遵宪当过驻日本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参赞、新加坡兼马六甲总领事,我们可以想想他的阅历有多丰富,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水平,在当时的中国人里面,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正所谓那句话“西方哪个我没有去过”。而文廷式是什么人?典型的中国文人,他科举考试中过榜眼,也就是第二名,可以说是非常擅长应试教育的一个人。他到了43岁才去日本,一辈子没有去过欧洲、美洲,他对外国的了解程度,是远远比不上黄遵宪的。

这样一个人,他写拿破仑,是根据什么呢?是根据手头的西方历史书,翻完了,从里面挑出来三个人: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法兰西的拿破仑、美利坚的华盛顿,你说他对这些人能有多少了解?但是钱仲联这样的大家,认为文廷式写西方比黄遵宪写得好。——这就有意思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钱仲联说得对,就表示:对文学创作来说,技巧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生活是没那么重要的。

文学和自然科学是不一样的,文学是扎根在生活之上的。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对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有所发现、有所洞察,然后再用文学的形式把它展现出来。但是很多搞文学研究的人、文学评论的人,最终就会慢慢转向,会忽略生活对于文学的重要性,而越来越重视创作技巧。

搞文学创作的人,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是根植于生活本身,开展他的工作的;但是搞文学研究、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的人,他的重点不是关注生活,而是关注作品。当你聚焦于作品的时候,和你聚焦于生活的时候,你脑子里面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不一样的。聚焦于生活,创作技法是非常次要的;而聚焦于作品,创作技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非常推崇杜甫的,但是我有一个观点,普通老百姓,没名没姓的人,偶尔也能创作出来比杜甫还好的文学作品。——有些人会坚决否认这种看法。这种人是有一种权威崇拜情结的,觉得既然杜甫是权威,普通人无论如何作品不可能超过杜甫。其实你把杜甫有些诗拿出来,盖上名字,他不一定能判断出来那是杜甫写的。文学和数学不一样,和理工科不一样,科学领域有民科的说法,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压根儿是没法比的;但是,文学领域没有民文的说法,最伟大的文学家永远是民间的文学家,而不是官方的文学家。因为文学,它的素材是生活,它要处理的东西是生活本身;你搞物理,没有实验室,你就是个业余人士,但只要你活着,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文学的实验室。如果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不是把生活本身当成自己首要关注的对象,而是把文学作品当成自己首要关注的对象的话,他已经落入下层了。

这就是为什么说,普通人的诗也可以比杜甫写得好。这也不是我说的。这是一个有相当程度共识的看法。学诗的专业人士,几乎没有不推崇杜甫的,但是,如果要问,杜甫的诗和《古诗十九首》比起来,怎么样?很多人还是要认为,比《古诗十九首》境界低一点。比如《诗镜总论》里说,“第出手稍钝,苦雕细琢,降为唐音”,也就是说,为什么他认为杜甫的诗比古人还差一些,主要是因为杜甫太用力了,技巧太精湛了。他说,“少陵精矣刻矣,高矣卓矣,然而未齐于古人者,以意胜也”。杜甫的功力太深厚了,技巧太高了,太刻意了,太卓越了,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比不上古人那么自然。因为古人是发自肺腑地流露,没有什么修饰。

《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不知道啊。那些作者可能压根儿就不是诗人。至少说,他们在文学史上是没有留下名字的。他们对诗的理解、功力,怎么可能有杜甫那么深?他们的文学地位也根本不能和杜甫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作品可以不逊于杜甫,甚至胜过杜甫。——你要坚持这样一种观念,你就会认为:生活对于文学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文学技巧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东西。认为创作技巧比生活本身更重要,那是颠倒了。但是,有这种颠倒看法的人不在少数。这是一种技术崇拜情结。

就好像发表论文。真正重要的论文、有价值的论文,是你有所发现,而不是你懂得写论文的技巧,知道怎么样写容易过审。但是说实话,有价值有发现的论文,如果你不用写作技巧好好处理一下,是很难发表的。而有些人,他没有任何发现,但是他很熟悉发表论文那一套规则,他能够把毫无发现的东西包装的挺像那么回事——我们说文廷式写拿破仑的诗就是这样:他对拿破仑才了解多少?但是,他可以靠他对中文的熟悉,对中国典故的熟悉,靠精湛的诗歌写作技巧,写出来让研究清诗的专家觉得他写西方的事物比黄遵宪更深刻、更优美。——如果这个观点对了,表示什么呢?表示生活已经不重要了,创作技巧才重要。

如果反过来,你就会认为,黄遵宪那种看起来像顺口溜的诗,要比文廷式这种语言优美典雅的诗,更有价值。黄遵宪不懂技巧吗?黄遵宪当然懂技巧,但他不太稀罕那种东西。他知道那个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东西。有人跟我说,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即兴写的,《醉翁亭记》《赤壁赋》能跟他比吗?实际上,到底是不是即兴写的,这还两说呢,提前打好腹稿,到时候默写下来,这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一篇作品的价值,跟它是不是即兴写的没有关系。即兴写,顶多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比较高,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是由写作技巧决定的,而是由对生活的洞察和理解决定的。如果一篇作品,给读者最大的感觉就是:作者真厉害!真会写文章!这篇作品就失败了。

当你把焦点放在生活本身上,你会发现有很多留不下创作者的名和姓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身上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有十分特殊的气质,有对生活的洞察和理解。他们不是文学家、艺术家,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成为文学家、艺术家,但是经过他们的手,偶尔也能出来一些丝毫不逊于所谓名家大家的作品。只是,崇拜权威、崇拜技术的人,永远不能理解这一点。

一流的创作者一般都不会太在意技术了。不会担心人家觉得他技术上不到位。而特别在意技术,生怕作品被人家看出来技术还不够过硬的人,最多只能是二流的。基本的技术是需要掌握的,有一个门槛,但从门槛往上,技术就越来越不重要了。到最后,压根儿无所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3-1-18 14: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年龄上来了,开始体会到杜甫的好;也是年龄上来了,感觉出高更的好。小时候,呃~——年轻时候更喜欢李白、梵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18 1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十九首》倒是一直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1-18 14: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宗师的太极拳不太象太极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4-22 00:43 , Processed in 0.34874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